互聯網醫療究竟應該如何布局發展
互聯網醫療究竟應該如何布局發展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生活的節奏,全世界都在抗疫,一夜之間互聯網醫療高頻率地展現在了人們的面前。數字化時代各行業都在融入互聯網,那么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互聯網醫療發展前景及未來展望。
新冠疫情下宅家隔離、醫療資源緊張,讓患者們不得不選擇在線醫療服務。據證券日報的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有10余家互聯網醫療平臺推出在線問診專頁,調動醫生10萬余名,超過400萬人次在線上咨詢。
據平安好醫生提供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平臺訪問人次達11.1億,APP新注冊用戶量增長10倍,APP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平時的9倍。春雨醫生疫情期間共有2.1萬名醫生參與義診,累計解答近138萬例。百度健康問醫生也開通了免費咨詢通道,日最高咨詢量達85萬次。
一方面患者開始養成在線問診的習慣,另一方面政策管控也有望進一步放開。一個月內衛健委連發三次關于互聯網醫療的政策意見,發出了行業利好信號。
國家衛健委于2月3日和2月6日分別發布了《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冠肺炎防控的通知》和《關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聯網診療咨詢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充分發揮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的獨特優勢,鼓勵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疾病和慢性病的復診和藥品配送服務。
3月2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此外鼓勵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不見面”購藥服務,探索推進定點零售藥店配藥直接結算,創新配送方式,減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風險。
隨著一系列的政策利好,2018年起中國互聯網醫院數量開始成倍增長,截至2019年11月總數已經達到269家,一年內新增互聯網醫院148家,是2014年-2018年5年互聯網醫院建設數量的總和。
互聯網+雖然提出來很多年了,各個行業做互聯網+也很多年了,但是互聯網醫療發展似乎比較低調疫情下才凸顯出來,看了平臺眾多的醫療數字化平臺后覺得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們表揚和思考的地方。
其實我們都認為互聯網+絕不是簡單的加互聯網。現在所有行業幾乎都在數字化、互聯網化其實很多模式下只是改變了表面,本質上還是沒有互聯網思想。所以我們看到在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下,出現了很多企業做的很多互聯網項目,但一大部分最后都失敗了。
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我認為可以解決的有3個問題
1、預防:這個主要解決慢病,通過自身的主動預防來進行疾病的預防。
2、個性化咨詢:也就是根據個人的情況來進行問題咨詢同時形成個性化的健康方案。
3、精準醫療:這個是以個性化醫療為基礎,隨著技術快速發展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應用而進行的一種醫療模式。這個可能才是互聯網+發展的大趨勢即前景。
本質上互聯網醫療最關鍵的因素是醫生。互聯網時代需要醫生具備怎么樣的素質呢,其實本身醫生不論專科還是全科最起碼是專業的,他有一套固有的醫療理念和技術特別是經驗,互聯網的存在帶來一個更加扁平化的醫療互助平臺。
其實醫生通過互聯網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大數據下互聯網醫療平臺成為可以為醫生提供臨床數據和學術知識的重要渠道。同時可以依靠互聯網平臺通過做咨詢服務來擴大個人的影響。
同時互聯網平臺引入醫生在線診療的模式也可以為大眾提供更多的權威咨詢解答同時為醫生創收。患者在線可以從專業醫生咨詢師那里獲得用藥意見進行合理購藥,還可以線上預約線下去門店進行檢查獲得專業的服務,也就是說線上實際上建立的是服務平臺,以大數據為基礎,以提供咨詢診療建議為手段,合理分診到線下為目標。
對于這種服務型的互聯網醫療平臺,能幫助用戶解決疑問,完成線下引流才是目的。誰能夠完成從流量型向服務型模式的轉變,誰就將是未來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受益者。未來,國家需要針對‘互聯網+’醫療服務標準和政策進一步完善,來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向縱深發展。
在當下的中國發展在線醫療服務重點要放在加快推進智慧醫院建設,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建立完善網上預約診療服務平臺,必須鼓勵發展互聯網醫院,積極為患者在線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服務,以及健康咨詢和遠程指導。